• 首页
  • PG电子预测技巧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你的位置:PG电子预测技巧 > 新闻动态 > “一根须、二两金”!入秋后水杯里加一把,拔出体内水湿的根,还能养肝利胆!

    “一根须、二两金”!入秋后水杯里加一把,拔出体内水湿的根,还能养肝利胆!

    发布日期:2025-10-09 03:54    点击次数:179

    图片

    “一根须、二两金”!入秋后水杯里加一把,拔出体内水湿的根,还能养肝利胆!

    玉米是秋季的应季食材,此时的玉米须也正新鲜。

    在传统医学里,玉米须味甘、性平,归膀胱经、肝经、胆

    图片

    湿,还是肾气不足导致水液代谢失常引起的水肿,都有一定的调理作用。

    2、利湿退黄

    当肝胆湿热蕴结,导致胆汁外溢,出现皮肤和眼睛发黄等症状时,玉米须可帮助清利肝胆湿热,使黄疸消退。常与茵陈、栀子等药物配伍使用。

    3、抗炎抗氧化

    玉米须中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糖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。这些

    图片

    清爽爽。还可以把两三蓬玉米须直接入锅慢煮,待茶色微红时,滤除丝须即成。

    功效:具有清热、凉血、去燥的作用,可以祛除体内的湿热燥火之气。

    玉米须的民间应用

    1、玉米须治急性肾炎:玉米须60g,西瓜皮30g,蝼蛄7个,生地黄15g,肉桂1.5g。水煎服,隔日1剂,连服4~5剂,症状消退后,服济生肾气丸,每日2次,每日6~9g。(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)

    2、玉米须预防习惯性流产:在怀孕以后,每日取1个玉米的玉米须煎汤代

    图片

    15g。水煎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1982年)

    方二:玉米须60g,薏苡、绿豆各30g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药物志》)

    7、玉米须治肾脏炎、初期肾结石:玉蜀黍须,分量不拘,煎浓汤,频服。(《贵阳市秘方验方》)

    8、玉米须治胆石症(肝胆管及总胆管泥沙状结石,或胆道较小的结石在静止期者):玉米须、芦根各30g,茵陈15g。水煎服,每日1剂。(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)

    9、玉米须治尿血:玉米须30g,荠菜花15g,白茅根18g。水煎去渣,1日2次分服。(《食物中药与便方》)

    10、玉米须治急慢性肝炎:玉米须、太子参各30g。水煎服,每日1剂,早

    图片

    9g。水煎冷却后服。(《食物中药与便方》)

    温馨提示:中医讲究辨证论治,一人一方,自行购药服用存在风险,请务必在专业中医指导下,根据个人自身症状辩证加减开方,切不可盲目使用。

    方中药味具体分析

    玉米须

    【性味】甘、淡,平。

    【归经】归膀胱、肝、胆经。

    【功能主治】利尿消肿,平肝利胆。用于急、慢性肾炎,水肿,急、慢性肝炎,高血压,糖尿病,慢性鼻窦炎,尿路结石,胆道结石,小便不利、湿热黄胆等症。并可预防习惯性流产。

    蝼蛄

    【性味】咸,寒。有小毒。

    【归经】归膀胱、大肠、小肠经。

    【功能主治】利水消肿。用于水肿、腹水、小便不利等症。

    生地黄

    【性味】鲜地黄:甘、苦,寒。

    【归经】归心、肝、肾经。

    【功能主治】鲜地黄:清热生津,凉血,止血。用于热病伤阴,舌绛烦渴,发斑发疹,吐血,衄血,咽喉肿痛。

    肉桂

    【性味】辛甘,热,

    【归经】入肾、脾,膀胱经。

    【功能主治】补元阳,暖脾胃,除积冷,通血脉。治命门火衰,肢冷脉微,亡阳虚脱,腹痛泄泻,寒疝奔豚,腰膝冷痛,经闭症瘕,阴疽,流注,及虚阳浮越,上热下寒。

    金钱草

    【性味】甘、咸,微寒。

    【归经】归肝、胆、肾、膀胱经。

    【功能主治】清利湿热,通淋,消肿。用于热淋,沙淋,尿涩作痛,黄疸尿赤,痈肿疔疮,毒蛇咬伤;肝胆结石,尿路结石。

    萆薢

    【性味】苦,平。

    【归经】入肝、胃、膀胱经。

    【功能主治】祛风,利湿。治风湿顽痹,腰膝疼痛,小便不利,淋浊,遗精,湿热疮毒。

    芦根

    【性味】甘,寒。

    【归经】入肺、胃经。

    【功能主治】清热,生津,除烦,止呕。治热病烦渴,胃热呕吐,噎膈,反胃,肺痿,肺痈。并解河豚鱼毒。

    茵陈

    【性味】性微寒,味辛、苦。

    【功能主治】清湿热,退黄疸。

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  下一篇:没有了

    相关资讯